PTC實習分享

回想起大三下學期準備選站時,PTC的心肺與急性早早就躺在我的口袋名單,雖然這站在以前的評價總是”硬”、”很操”,但也許是一種想挑戰自我的心態,也想看看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像是台大的RCC(呼吸照護病房)、ICU(加護病房)等等,就把這些學長姐給過的建議暫時忘記,深怕自己會因為這些話緊張到不敢走進PTC的大門。

到PTC的第一個禮拜,心裡夾雜著各種不同的情緒。從一開始的期待,期待走進bedside、期待接觸不同於前一站型態的病人、期待看到更多自己不曾看過或是只在書上看過的東西;慢慢到要開始看病歷、寫病歷,無止盡的挫敗感便緊接著出現。一份洋洋灑灑的病歷,整個看下來,會的單字沒有幾個,就連基本的”pleural effusion”也回答不出來。在跟著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看病歷後,挫敗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諦。於是我開始了無止盡的查單字、查資料的生活,很懊悔自己大三為什麼沒有好好下功夫,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下班後把一整天下來所有看不懂的東西徹底的查過一次。雖然每天都查到打瞌睡,但在離開PTC心肺到了外站之後,突然發現,那些曾經費心思去查的資料在自己的腦袋裡,竟然悄悄的佔了一個位子,然後更加明白當初老師在病房對我們嚴格是在為我們扎根。

在PTC,我認為最特別的是在ICU及RCC,在那邊我所接觸的病人相較於普通病房,他們身上有更多的管線、monitor,他們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像是vital sign、氧氣…等等。因此每到了這些地方,都必需更加繃緊神經,你所做的每個動作必須溫柔但又精確,也許你一個不注意,病人身上的哪條管線就離開了他原本的位子。在RCC曾經有個護理師問過我:在那裡實習有什麼感覺?我想,大概就是”邊做邊抖,然後一天比一天不抖吧!”我們看著老師做,總覺得輕鬆簡單,很希望自己也可以早日上手;但當老師開始放手讓我自己操作時,才發現,怎麼病人抱起來這麼重、管線這麼多,或是怎麼讓病人乖乖聽我的指令一起呼吸、吹 triflow 怎麼這麼難。即便做了很多次的訓練,每天仍舊會有不同的狀況,因此每每走出這些地方,衣服總是濕過了一次。不過,即使如此,這裡卻反而是我認為最有成就感及最喜歡的地方;一天一天的看著病人進步,從病人無法坐起來開始坐到床邊,然後帶著他們坐上輪椅活動,再慢慢的開始站、走,那份感動是難以取代的。

想念總在離別後,實習也不例外。到了別的醫院後,我才發現每天六點半以後才下班的那六個禮拜,對我產生了一些些的改變。像是在PTC第一次suction時動作的不熟練,老師的一句「你想害病人pneumonia嗎?」造就了我之後的謹慎。或是在和病人用台語溝通時,一些專有名詞和說話的技巧,都潛移默化到自己的腦中。在看病歷時,習慣性的點開重要的lab data或是檢查,已成為像家常便飯般的例行工作。對於自己的成長,除了感謝那些曾經和我接觸過的病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感謝老師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一個連”pleural effusion”都忘記是什麼、一堆英文單字、器官都看不懂的實習物理治療師,更會給我許多受用的意見,包括在實習、報告或是壓力的調節上的許多寶貴意見。雖然在PTC的心肺實習真如學長姐說的很累、很硬、很操,但收穫也很多很豐富。無論是在體力、時間的調節、臨床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及抗壓力的提升,但也許就像我媽曾對我說的:「不累,哪叫實習」。

(作者係PT101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