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我們說的都是同一個PT

一位來在荷蘭研習PT的德國交換學生,在偶然的機緣中先是愛上了台灣,然後在自己信念的驅使下,找上了我們,APTSA。Kaan是他的名子,在與他面對面交流前他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同樣是年紀相仿的我們,隻身一人想要與素昧平生的一群人在異地,討論者彼此的異同之處,為此特地的先行讓雙方提問,並且各自準備問題的答案,讓見面的那一天以PPT的形式,一一得到最完美的解答與詮釋。

其中,每位PT都會想問,這個國家的PT能夠不需要醫師照會而自行開業嗎?這樣的問題同樣讓在身處歐洲的Kaan十分感興趣,在系上大家長Sam鉅細靡遺的分析和講解台灣的現況和APTSA組員亞洲區的介紹後,Kaan也告訴了我們在歐洲各個國家間P的差異。好比德國與荷蘭間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PT養成:德國專注於以臨床實習的經驗為主的養成方式,讓P早早的就進入職業的環境,早早的累積經驗,相對的學理的部分就少了許多,比較像是匠,且就業的方式是藉由醫師的照會。在德國普通大眾的印象裡對於PT是動作專業的概念是不普及和存在的,經常的連結是按摩和復健;反觀荷蘭的PT教育著重理論基礎和台灣的十分相似,相對的實習是在大三有三個月以及在大四的六個月共九個月,並在大四實習後餘下的日子繳交一篇畢業的研究專題。在荷蘭就業的方式是PT能自行評估開業,且普遍荷蘭的大眾都能夠知道PT對於動作的專業以及徒手治療的意義。

交流的尾聲,進入了熱烈的討論時間,Kaan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認為PT最重要的能力是甚麼? 他滔滔不絕有條有理的侃侃而談,他所說的溝通以及同理心比起真正的技術更要讓人得到治癒的效果,技術的呈現也能相得益彰,病人有時候尋找的不一定只是根治,而是一個被照護被傾聽的感受,對此大家無不表示贊同與認可,在底心深處每一個PT都有這麼一個默契和認知。他隨後提到,當初本來也想從醫,有著相較之下更好的薪資以及地位,但若是為了助人的心,為何還需要選擇?

文化的枷鎖以及社會的期盼和制度的不平衡,或許多少左右著我們的選擇,但如今我們身處在此,就該相信自己的選擇和道路,盡善盡美,實踐自己身為PT的理想。Kaan來到此地與我們分享了一個PT的自信和提醒,我們期待下一次的再會。

(作者係PT102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