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物理治療課程的沿革與展望

競技物理治療的課程發展時間較晚,但內容擴展與發展速度在西方社會與相關產業的需求下顯得十分快速,其中的改變或可參考發展過程的學校教材,印象所及競技物理治療的第一本教科書,是1982年版由德國Orthopädische Universitätsklinik Friedrichsheim 骨科部主任Wolfgang Heipertz 教授所著的英文版Physical Therapy for Sports 2nd,這本書當時廣被學校採用,然後是Sports physiotherapy,在1995年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物理治療教授Maria Zuluga 等人所撰寫,前者首章說明流病學的證據顯示競技傷害的發生率與治療的重要,其後章節分為四大段,依序為一、被動治療(物理因子);二、主動治療(運動與操作治療);三、運動員各關節之治療與運動與四、運動員競賽與訓練的治療(含急救與包紮)。後者對照則有相當的不同,其章節分為四部分,依序為一、運動與傷害之生理適應與反應;二和三是競技傷害評估治療與預防原則;四、傷害評估治療技巧;五、傷害心理評估與復健;六、區域競技傷害評估與治療。由以上可窺知競技物理治療由早期注重物理治療的知識與技巧運用,到逐漸演變成以運動員為主的各項綜合知識,現今的競技物理治療除原本骨科物理治療的部分外,另包括運動生化、相關藥理、傷害流病學、特殊族群如婦女、老人與幼童之生理特徵與傷害之特殊性與處置原則,競技訓練設備與科技,和物理治療醫學影像等,然而最近的一本2014年由美國學者所著作的教科書Phys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Injured Athlete 4ed (由James R. Andrews MD, Gary L. Harrelson , Kevin E. Wilk)其章節分配與Maria Zuluga 等人之著作仍大約相等,這可能是競技物理治療的課程範疇尚未完全整合,相關課程除仍需大量研究的加強與支撐,國際間也需合作以獲得對課程內容之共識與統一規劃,台大首於國內開設相關課程,並列於DPT課程中,有助於學生日後之生涯規劃與國際交流。

(作者係物治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