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防護進駐校園

育成高中運動物理治療

回到離開不算太久卻有些生澀的高中校園,面對一群青春無敵、活力無限的高校生,尤其是精力特別旺盛、性格爽朗活潑的體育班學生,和在醫院實習時遇見的老伯伯和阿嬤相比,相處模式截然不同,剛開始還真有點招架不住……

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有6個體育班、6個運動項目、一百多位學生。當初會選擇來這所學校是被它的專項給吸引,包括羽球、擊劍、拳擊、跆拳、輕艇及划船,幾個在臺灣不算是熱門的運動,在這邊的體育資源栽培和教練的殷勤指引下,學生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琢磨技術、苦練成長。而年輕的育成高中選手大部分是國高中才開始專精目前在練習的項目,所以比較少舊傷或痼疾,要是在比賽或是訓練時發生運動傷害,很多時候物理治療的即時處置和適當的保護貼紮,都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輕艇隊於健身房做重量訓練

 

來到育成,最大的挑戰是逐漸熟悉這些專項的過程。每個項目都有獨自訓練的方向和目標,選手們容易受傷的部位和各個動作生物力學的機轉都影響著我們評估治療的方針,因此和教練的合作和請益是運動物理治療師的首要任務。

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羽球說起,和所有overhead athletes一樣,肩關節問題依然是大宗,rotator cuff muscles的強度不夠或scapular dynamic stabilizers無法hold住肩胛骨,再加上round shoulder的不良姿勢,容易變緊的肌肉(levator scapulae和pectoral minor muscles)沒有拉筋放鬆。而反觀雙打球員由於要求殺球要快狠準,拱背跳殺時腰椎容易產生疼痛;下肢方面,羽球隊同學們常抱怨的是來自體能訓練(包括10000公尺跑走、上下階梯衝刺、單腳向前跳競速)後的肌肉痠痛。某幾天下午看著一群學生一跛一跛地湧進防護室,全都是鼠蹊部疼痛,就可以推斷他們早上又被老師操練了(青蛙跳),他們會先愧疚地坦承沒有認真收操,再請我幫忙做PNF放鬆、拉筋、貼紮處理(髂肌或髖內收肌),想起來那畫面還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羽球雙打練習敏捷和反應力

羽球四點跑動

 

擊劍是個令人著迷的運動項目,育成高中的體育班分「銳劍」和「鈍劍」兩個次專項來培育選手。我在觀摩他們練習時實在難以理解,如何在維持穩固下盤的前提下,又於手腕及手指做出精細的控制,由劍柄掌握整支細長的西洋劍,用尖端去觸及有效得分位置,沒有親自持劍並站著弓步,是不可能意會那種玄妙的。不過以物理治療師的觀點可略知一二,擊劍選手的手腕、腰椎及膝關節(尤其是維持knee flexion的肌耐力和髕股股骨的關係,還要有突襲踮步進攻的爆發力)是經常發生運動傷害的部位,要了解他們受傷的機轉,一定要去觀察他們進可攻退可守、穩重卻靈活的步伐和突擊時那優雅完美的體態延伸。

擊劍銳劍對打

 

育成高中拳擊隊有群原本害羞內斂、混熟後就變得很格外開朗外向的學生,在每張青澀慘綠的面孔下,個個身懷絕技,擊在沙包上的出拳力道光用看的就讓人懾服。要灌出那麼強而有力的拳,除了要有砂鍋大的拳頭(finger flexors)以外,還要把力量從腰、肩、肘、腕各關節貫穿。每一拳重複的elbow extension加上forearm pronation,手肘的olecranon和fossa之間bone-to-bone的撞擊,更別說關鍵的近身搏鬥當中,被拉扯和被重擊時,都有關節脫臼和不穩定(尤其shoulder和elbow valgus force)的極大風險。因此白貼固定的技術、初級緊急救護(EMT-1)的處置以及適時轉介急診的決策能力,在拳擊這項高速、高強度、高衝擊的項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拳擊對打

拳擊擂台

 

跆拳在育成高中體育班裡是學生人數最多的運動項目。一般大眾比較熟知、使用手腳進行格鬥對抗的「對打」外,其實還有「品勢(動作步伐成套固定)」和「自由品勢(又有創作品勢支撐,可自選音樂、配合旋律和節奏進行的武藝表演)」,「『品』意指教規與格式,『勢』意指力度與氣度」,也就是把基本攻擊和防禦的動作作成套路,練習跆拳動作的原型,為實戰前的訓練準備。根據育成跆拳選手的解釋,品勢要求的是出拳或旋踢時的頓點和角度,每個到位的動作勢必會有全身關節的震動(在動作末端的力道之大甚至要有讓頭髮飄逸飛起的感覺),即是主動肌和拮抗肌的co-contraction,把運動員的力與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身為物理治療師,在欣賞他們的動作型態和喊聲氣勢之餘,能給體育班學生們最大的協助在於把過度訓練或疲勞緊繃的肌肉群放鬆,維持適當的柔軟度以及預防受傷的核心訓練。

 

接著簡單介紹在育成高中的水上運動項目-輕艇。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獨木舟以及端午節划的龍舟都是廣義輕艇的範疇,體育班的學生在教練的帶領下常到大直橋下的基隆河練習競速(canoe sprint),或是在校內的游泳池練習輕艇水球(canoe polo);而使用槳的方式也可分為單手持槳高跪姿(canoeing)和雙手持槳坐姿(kayaking)。由於水上的波流和流體的阻力,穩定度不如陸地,要能控制不翻船或是單純的直線划行對剛入門的初學者都是極困難的任務了。看著我們的學生坐在輕艇上打艇球,操槳、接球、控球、傳球、射門、用槳面阻擋(守門),進攻防守游刃有餘、一氣呵成,光是那划槳的流暢性、明爭暗鬥的搶球又要保持輕艇平衡,這樣的運動張力絕對能讓觀眾熱血沸騰、血脈賁張!背後訓練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從渾身舊傷(特別是肩關節)的粗獷身體就知道。

艇球

 

另一項水上運動是西式划船,同樣也擁有壯碩的體格,划船隊和輕艇隊選手的養成都很注重重量訓練。測功儀划船器是他們室內練習的工具,從學生們練習後的反應可以得知,腰是划船運動最容易不適的部位,整個提槳、拉槳、蹬腿、回槳的分解動作,要順暢地將全身的力量從下肢傳遞到上肢,再延伸到槳面去推動水流,其中股四頭肌、臀大肌、腹肌、闊背肌、肱二頭、肱三頭亦是很重要的大肌群。不得不提的是核心肌群的重要性,在專業監督指導下的訓練,不但能降低受傷的機率,還能提高kinetic chain力量傳遞延伸的效率,更有效地把重訓的成果發揮在船槳上。讀到這裡若大家還是好奇到底划船和輕艇的差別在哪裡,簡單來說,輕艇是向前划的(槳往後划水)、划船是向後划的(背對終點線、雙手握槳由前側往身體方向往後拉)!

 

每個運動項目都有它背後肌動學和生物力學方面的道理和知識,十分有趣且令人入迷,在和教練請教、和學生互動中,去熟悉各個運動型態特有的運動傷害,再從以前讀過的教科書、實習經驗和最新的文獻研究裡去摸索、找尋答案,經由回系上跟老師討論更能砥礪自己臨床思考邏輯的能力,進而幫選手解決問題、遠離傷痛、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這是運動物理治療領域裡最能獲得成就感的地方,也是我剛畢業、當兵一退伍便栽入這塊的主要誘因。

隨隊物理治療師的價值,除了能在場邊做出最迅速的反應、最精準的評估、最即刻的貼紮,更重要的是在選手發生運動傷害前,就教導他們正確的熱身和收操原則,讓痠痛不累積、讓軟組織得到該有的柔軟度、讓肌肉不平衡的狀況不再加劇。還有在平時教練開的專長課程,額外再加上核心的訓練,輔助選手在重量訓練時較少著重的部分做加強,並且灌輸他們正確核心肌群的使用概念,讓他們能維持動態穩定,減少在任何競技場上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表現和成績。與運動員相輔相成的夥伴關係,是物理治療師最大的資產,要好好把握這樣的機緣,以突顯自己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