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到戈壁

今年從本系碩士班畢業的謝其安學姐,在研究所就學的兩年間,參與許多運動防護工作。很高興能在學姐離校前,聽她分享那段日子的精彩故事。

1.      學姐在運動防護上花了不少時間心力,是否有什麼契機呢?

大學一年級時,參加系上的排球隊,但是先後發生肩夾擠症候群(當時大一還不知道這種專有名詞)和腳踝扭傷,幾乎整年都沒辦法跟隊友們一起練習、培養默契,只能一個人在角落練習一些對身體負擔不大的基本動作。在學長姐的評估、介入後,第二年起肩膀和腳踝都沒有再痛過,可以開心練球。那時就覺得,物理治療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專業!

 

2.      學姐在碩士班兩年參與過哪些運動防護?

第一年在柴老師引薦下,先做了臺大及師大田徑隊的防護,第二年與高中游泳隊合作。不同隊伍的風格會有些差異。像是選手年齡層面,高中生在專項運動訓練之外,可能比較喜歡打球或追趕跑跳,有些傷害是在他們的休閒活動時造成,問傷病史時要比較注意。有的選手面對比賽時較不擅於調整心理壓力,當物理治療師是隊上唯一的醫療人員,這也是我們的課題。田徑和游泳選手的共同點是,本體感覺都非常好,例如徒手放鬆腰大肌的技術,做三下和做五下,選手會表示有明顯的差別。

我也參與過賽會物理治療組的籌備工作,這是我進碩士班前較少接觸的行政工作,花了不少時間和老師討論、學習。例如採購耗材,要先知曉特定運動項目容易發生的傷害、發生後要用哪些耗材來處理、傷害發生率大約是多少?再用參賽人數去估算所需的耗材。與大會其他組別的負責人開會時,聽聽不同背景的人們發表各種想法,也是很珍貴的經驗。

 

3.      學姐今年五月隨臺大EMBA的隊伍去商學院戈壁挑戰賽,能否分享些箇中甘苦?

這個比賽有限制每隊的隨隊人員人數,往年都只有一個物理治療師的名額,今年主辦單位增加一位隨隊人員名額,由於每年物理治療師都是最忙碌的人,因此臺大EMBA決定多帶一位物理治療師,讓今年的工作量能由2人分擔。2位治療師要負責30多位選手(簡直難以想像過去只有1位治療師的工作場景),長時間在帳棚裡做著類似的工作,很考驗人的體力與耐力,不過,我認為最困難的工作不是治療,而是每天晚上,眾多選手需要幫助,該如何決定治療的順序?考量第二天哪位選手要比較早起床、考量誰的情況能夠快速處理完畢、考量會不會有選手老是等太久甚至等不到治療……如此複雜的問題,又不能花很長的時間專心思考,因為手上的治療工作不能停。

四天不能洗澡的日子,倒也不會太難過,因為沙漠很乾燥,流出來的汗馬上就乾了,不會像在臺灣容易感覺濕濕黏黏。半夜出帳棚去上廁所的話一定要帶燈,否則很容易一腳踩入茅坑。生活上的不便和敦煌地區的景觀,讓我覺得自己好像身在古代,廣大的沙漠讓心也遼闊了起來,親眼看到月牙泉等彷彿只有在武俠小說中出現過的場景,更是感動不已!

 

4.      給學弟妹的建議或鼓勵?

如果遇到機會時,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可以先去試試看,前提是不要對課業造成太大影響,否則恐怕會本末倒置。沒試著做的話,就不知道自己可能適合或不適合。不同項目各有特色,例如比賽規則要求治療必須在三分鐘內完成,即使平時自認為技術夠快,但臨場有觀眾看著、裁判催著倒數的壓力,手是會發抖的。光聽別人轉述的經驗,比不上實際在場體驗一次的深刻。

(作者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