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珊老師專訪

恭喜老師這次獲得106年度臺北市政府表揚早期療育跨專業服務績優人員獎,有沒有什麼想與同學分享的?

這是一個要表揚早療人員的活動,有分成特殊貢獻獎、機構、績優人員等等,我是被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提名的,這次得名的物理治療師共有三位,廖華芳老師、我、還有新光醫院的劉妍羚物理治療師。在審查上應該就是看資歷,教學、行政、發表等等各方面的資歷。想鼓勵學生說有些時候被找去幫忙,真的不知道是福還是禍,但你第一次拒絕了,以後人家有事也不好意思找你,而機會就這樣溜走了。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協助別人,主動去承擔一些事情,一些看起來疲累且沒有好處的事情,下次真的有機會的時候,你就是那個被想到的人。當物理治療師越來越多,有時候想要為別人服務還真需要機會,不要去想有沒有好處,去想自己能力可不可以,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得到了很多。

三位獲獎的物理治療師合影。左起劉妍羚、廖華芳、陳佩珊。

 

老師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台大醫院工作,後來為什麼會想念研究所?

因為漸漸的在帶學生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不足,最明顯的像是統計,我們大學的學程中沒有修統計學,可是卻要帶學生去看很多當代的文章,如果統計無法處理的話,其實沒有辦法解釋結果或再進一步討論文章的內容。我大學一畢業就頂替麗秋老師要去念碩士班之後的空缺,留在台大醫院的兒童bedside組,又剛好我在對小兒和神經都非常有興趣,在念碩士時也猶豫了一陣子,選擇要就讀哪一組研究所時覺得自己興趣上好像有一點點偏小兒,所以就念小兒。

 

那老師當時跟著素芳老師做早產兒的研究,現在工作上比較偏兒童,中間有沒有甚麼差異?

其實也沒有,在物理治療中心成立之前,小兒bedside的業務也是我們承接的,直到後來成立物理治療中心,我想直接照會是每個物理治療師的夢想,能和各科的醫師直接合作,所以當物理治療中心成立時,就希望能讓物理治療中心銜接NI、NO的工作下去。

早療推行二十年,但完整的服務並沒有二十年,當初一開始各領域的治療師比較像各做各的,不像現在整合的這麼好。小兒科醫師和PT合作的開始,應該是來自那些去國外看過的醫師回來後發現透過物理治療訓練能讓整個治療效果更好,並且希望自己的團隊中能有這樣的治療後才開始的。

 

老師曾經出國念書,是甚麼樣一個契機?

當時鄭素芳老師擔任系主任與台大醫院物理治療技術科的科主任,當時醫師與醫事人員的待遇不是很均等的,像醫師出國受訓可以拿到非常多名額,但醫事人員沒有,從來沒有物理治療師爭取出國受訓過,所以老師希望我去爭取,幫物理治療師們開一個門。當時是很猶豫的,因為我已經有小孩、孩子還小、先生又正在準備開業,如果出國的話對我們家會有些波動,不過我仍然寫好申請的資料,寫這些申請的東西是我的強項,我比較會去整合自己的經歷,結果也沒有想到申請的資料就這麼通過了,那是民國九十八年左右的事。

一開始素芳老師聯絡她畢業的Boston university,他們願意讓我過去受訓,沒想到計畫通過時Boston children hospital的主任已經換人了,而我錯過了當年度申請外國人員受訓的時間,要被排到後年,但我的經費又必須要在那年年底之前申請,所以他們給我一些其他受訓地方的建議。做NICU的都知道NIDCAP這個training,當時最好的就是boston university,但他們沒辦法收我,所以我就去申請第二名的Idaho。

 

老師當時去國外有沒有覺得和台灣差非常多?

當然,國外的PT有非常好的待遇,不管是薪資或是地位都讓人非常的嚮往,我去的那一年PT是第四名最想要從事的職業,直到現在都還是前十,在國外的體制下不管是direct access或是開業,都非常的完整,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感的職業。我的老師叫Sky,她的薪水就是用談的。他們的制度太好,有些無法來到醫院的小孩子,就由我的老師開車去到家中做治療,開車的時間也算在上班時間,油錢由醫院支付。而他們住院的病人一天來治療兩次,一次四十五分鐘,且setting的時間也算在治療時間中。這跟臺灣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很無奈的一個體制,但我想這也不需要改,如果改得和他們一樣,就會有更多的孩子無法接受治療,必須在長長的名單中等待,這也沒辦法,需要治療的對象就是這麼多,也沒辦法改變部分資源被濫用的狀況。

 

老師大學的時候有沒有影響日後投身臨床工作的故事?

大學…大學沒有,其實大一到大三上的課,到了工作之後倒有點後悔,工作之後真的覺得每一堂課都非常重要,如果想要有滿身的好技術,其實肌動學、生理、解剖…等等知識都非常重要,但真正開始工作之後其實很難,很難再有機會下了班後去重新學習,不像大四實習這麼幸福,還有空看看書。「原來那些課…每一堂都不能少」這倒是我工作之後才覺得,很重要的事情。不過我想在學生大一到大三的時候有一個人這麼跟你說,其實學生也不知道,很難聽懂。

 

那老師在工作後有沒有特別針對什麼一直在補足的地方?

一直都有,看到什麼不會的就是去查,就是看,我覺得念碩士培養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大一到大四有點懵懂,不像現在明顯的知道自己想要讓case早點跟上、早點離開,想要讓case的severity再低一點,所以我們很明確的知道說要再念什麼、再促進什麼。以前當學生和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想法,現在會覺得不只是一個工作,會覺得每個case都像自己的孩子,說不上來,真的會去擔心他們的未來,我想很多物理治療師都是,會在請假的時候覺得抱歉,讓他們少了一次治療。

我一直維持閱讀的習慣,很努力的保持hand-on的時間,我很希望我自己可以做,就算有學生,我也希望我一直保持自己的身手。在帶學生上,我努力的是我希望我帶出去的學生都要有技巧,而不是只會說。我希望他們可以去教導家長如何正確的strengthening,怎麼訓練,如何facilitate,怎麼決策孩子當下需要什麼,我希望學生能有這樣的能力,在這六個禮拜是可以有身手的,當學生技巧不好無法示範或是抓不住孩子目前的主要問題並且切合需求時候,是無法去教導家長的。

我覺得我的工作很重要的部分是希望學生不要害怕兒童物理治療,很多人到這一站會覺得很辛苦,我希望能讓學生欣賞兒童物理治療師的美,欣賞兒童物理治療師的能力後,希望他們能投身兒童物理治療。

 

老師工作的過程中有沒有影響自己的故事?

很多啊,比如說看到一些家庭因為這樣的孩子而破碎,或是看到一些媽媽因為這樣的事落淚,尤其是自己當了媽媽之後,其實可以感同身受,可以了解很多痛苦。如果可以的話,如果能讓痛苦減少一些些或是能稍稍陪伴他們一下,我們能做的,如果這樣能有一點幫助,那就應該去做。我希望我能提供的服務是以對方需要的為主、盡可能的去告訴對方我們知道的,如果知道對方的未來會面臨什麼而我們能夠預防、能夠讓未來更好的,我希望早一點去做。工作這麼多年,我還是相信只有不斷的練習,才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能力。

一路上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懂得更多、技術更好、可以不要說出讓家長難過的話,我希望我可以是那個「被期待的人」。當有些家長透過其他家長的介紹來尋求幫助,會讓我覺得我更應該要名副其實。

 

最後,想問老師,有沒有對學弟妹的建議?

現在的同學很幸福,有很多的選擇,我們的年代資訊封閉,沒得選,就是在四個領域中留一個下來,你們現在有非常多管道可以知道趨勢怎麼樣,可以聽見看見在某條路上的人狀況怎麼樣,怎麼走這樣的路,但我也覺得跟大學聯考有點像,在還沒有完全弄懂的時候卻要選擇自己要投身的領域,好早就必須要做一個決定,但好像也無法改善,所以建議學弟妹在大一到大三大四更努力的去了解自己真的對什麼有興趣,多看多聽,如果曾經有什麼夢想,要趁年輕趕緊追尋,例如要重考的、要旅行的,盡早去做,因為過了一個年紀後就真的不可能。

 

  

廖華芳老師與陳佩珊老師於頒獎典禮會場合影

 

物理治療真的非常非常感謝這一批老師,他們可以安穩的做研究、當教授,可是他們沒有,他們涉足很多政府機關,不斷的為物理治療爭取更寬廣的路,真的覺得老師們非常了不起。十年前很多人看物理治療是悲觀的,但今年卻覺得未來的十年,物理治療會非常的美好。但同學要問自己,有沒有能力去跟別人競爭,你是不是能夠撐起物理治療這個招牌。希望未來的同學有使命感,開發新的field,找到自己希望的路。前面老師幫我們這麼多了,我們能不能繼續走下去。

想對學弟妹說的話:物理治療的價值遠超乎很多東西,我以物理治療為榮,十年前不這麼認為,十年後,深深的以這個行業為榮。

(作者係PT103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