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換-福島震災後長照參訪支援之旅

我是B04的蔡沛寰,今天大四,目前在日本長崎大學進行為期一年交換。長崎在1945遭受到美軍的原子彈轟炸,死傷慘重,也留下許多苦於放射線暴露後遺症的「受爆者」。同時,隨著日本戰後經濟發展,人口流向東京、福岡等大都市,長崎很早便面臨高齡化。使得這幾十年來,身為長崎醫學中心地的長崎大學醫學部(相當於醫學院)累積了許多被爆者照護經驗,長照研究也是聞名於日本全國。

於2011年3月11日,福島縣發生大規模地震,引起了海嘯,不久後位於濱海的核電廠也發生爆炸,造成輻射外洩。周邊的居民收到撤離命令,離開了家園。如今,將近八年過去了,居民也陸續被允許遷回,然而當地卻發生了嚴重的高齡化。對此,為了能對高齡者照顧有進一步了解與交流,長崎大學醫學院的井口教授與我在內四位學生便展開了這場參訪支援之旅。

這場旅行於2018年11月底展開,為期三天兩夜,參訪了海濱的富岡町與深山的川內村兩處。我們不僅聽了各自地區的現狀簡報,實地走訪外,更進入了高齡者集會所,與當地長者進行互動。

 

富岡町

富岡町是一個海岸邊的城市,同時又靠近發生爆炸事故的核電廠,因而同時受到了地震、海嘯、輻射等三重破壞。當地在311地震發生前是一個人數達兩萬人的大城鎮,但由於海嘯破壞與放射線等問題,居民在災害發生後被立即撤離,成了一座空城直到2017才開始允許居民遷回。如今距離開放遷回已經快兩年了,但居民人數卻只剩下八百人。同時,由於預算被放射除染作業大量消耗,使得基礎建設重建仍遙遙無期。「災害復興最重要的是時間」,解說員說道,「一拖七、八年,年輕人多已在外地穩定就職,孩子們也以習慣當地學校,而老人們即使想要回來,但照護機構、醫院等又尚未完備,所以如今的富岡町宛若死城。」

 

川內村

川內村不同於富岡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村,人口僅三千餘人。在震災發生時,雖然也受到撤離,但由於遠離海岸,所受的輻射污染不多,也倖免於海嘯,於2015年便發表了歸村宣言,開始遷回,目前人口大致已恢復災前規模,但高齡化嚴重,高達38%。我們這次便參觀了村內為了因應高齡化問題而設置的兩個設施。

第一個是為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設立的川內特別照護老人之家[1],其中有幾點設計引人注目。首先是廣設無障礙廁所。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的高齡者,多有排泄控制的問題,無法像一般人一樣等待,而設立整排多間的無障礙廁所應對。第二是房間的空間設計。房間多為四人房,但卻不狹窄並高度重視採光,希望能在增進高齡者間互動之餘,也確保有照射足夠的自然光,提升精神與活力。此外,為了方便突發事故的急救等需求,床邊都留有一定的作業空間,同時該機構也有與同集團的醫院合作,一旦緊急狀況發生,醫療團隊可以立即掌握,並到場施救。最後,每天固定有集團活動時間,讓高齡者們活動筋骨,內容則以流行日本全國長照機構的「氣球排球」為主。「氣球排球」是讓高齡者們圍成一圈,以氣球取代排球,大家輪流觸擊,不讓氣球落地為基本規則的活動。由於採用氣球,重量輕,且速度較慢,即使是坐輪椅或上肢力量不大的高齡者也可以參加。整個活動由職能治療師設計,照護專員等一同帶領執行。在活動中,目的不僅是希望提升高齡者的身體機能,更期待增進高齡者間的互動,建立人際聯繫。

此外,對於一般社區高齡者,川內村設有高齡者俱樂部[2],定期聚會,舉辦趣味競賽與茶會,甚至組隊參加比賽或扮演啦啦隊為參加村內每年舉辦的馬拉松選手們加油。我們這次也前往其中一個地區的高齡者俱樂部帶活動,親身與當地長者交流。活動分成趣味體操與室內冰壺[3]兩部分。

趣味體操目的是要讓參與者在活動身體同時訓練認知能力。首先採用當地高齡者熟知的生活物品,個字對應到體操動作,而在聽到剛項物品時,便應作出對應動作。舉例而言,若設定雙手摸頭是白蘿蔔,雙手抱胸是高麗菜等,當指示者說出白蘿蔔時,大家便應該迅速摸頭,而若有做錯的人一目了然,大家哈哈大笑。藉由增減對應物的組數,便能改變難易度,而在歡笑中也能促進高齡者們的心理健康與關係。

室內冰壺是於名古屋發明的運動,規則幾乎和地板滾球相同,只是器具由球改成了有如Air hockey的扁型塑膠碟,有一個標的碟和兩種不同顏色的子碟各數個。參與者被分成紅白兩隊,每人會被發給一個自己隊伍顏色的子碟。在標的碟被裁判擲出後,兩隊開始交互輪流擲出,以最後最靠近標的碟的顏色決定獲勝隊伍。此項運動不到最後不知道獲勝者是誰,因而可以使參與者們全程都全神灌注,訓練高齡者們的專注能力。而在訓練身體與精神功能之餘,也有效達到促進團隊合作、建立地區人際鏈的效果。該俱樂部平均年齡八十幾歲的高齡者們,更是組成了比賽隊伍,在當天一起呼口號,為不久後前往外地的遠征比賽誓師,充滿精神。

 

在這場旅途中我所學到的事情

(一)在災害的復興中,時間十分重要,而且長照相關專業是被迫切需要的

即使是富岡町這樣災前的大城市,撤離時間一久,原本的居民都已在外地落地生根,當地又百廢待興,勢必人口銳減而沒落。同時,即使開始允許遷回,回來的人也以老年人為主,高齡化程度快速飆升,長照需求大增。因此,在災後救援與復興之際,盡快恢復日常民生所需機能與建立完善的長照機制與設施是當務之急。在此時需要大量的長照專業的物治師、職治師及護理師等專業人士參與,是一個我們專業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二)建立高齡者間的人際聯繫網的重要性

在川內村中,一直以來高齡化程度都很高,而災後年輕人口下降更是使得長照問題雪上加霜。然而經由推動強調高齡者自助、互助的地域聯繫網,如高齡者俱樂部等,讓高齡者間的社群網絡受到強化,彼此互相關心、協助,定期聚會,也有效地能解決長照問題。醫療專業人數絕對不及高齡者人數來得多,若高齡者間彼此關係緊密,突然有高齡者發生急症或意外,在急性期可以由鄰居發現快速通報,而在治療穩定後歸家,又可以由其他朋友們共同支援照顧。如此一來節約專業醫療人力,提升照顧效率,二來活化高齡者們的日常生活,讓老年人走出家門,進入社區,提升身體機能。最後,藉由頻繁的人際互動,充實老年人的生活,增進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健康。如此一來一舉多得,因而在今日的高齡化嚴重的日本受到高度重視,醫院的物治師、學校的教授等,研究推動高齡者人際網的人數也日漸上升,同時成果輝碩,值得我國借鏡。



[1]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かわうち

[2]高齢者クラブ

[3]カローリング,查無中文譯名,暫翻譯作室內冰壺(curling)

(作者係PT104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