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UQ的日子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可以說是昆士蘭省的第一學府;位於布里斯本(Brisbane),是澳洲的第三大城市。因為許許多多的因素,目前我就讀的是graduate entry level(欲知詳情,請內洽)。雖說與大學差不多的教材,要花兩年用英文再唸一次聽起來很浪費時間,但卻也給了我很棒的機會,來比較台灣與澳洲在PT的訓練課程上,有什麼不同。

首先,跟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澳洲的物理治療專業吧!在澳洲,要成為一個可以合法執業的物理治療師,主要有三個方法。第一、大學教育(Bachelor of Physiotherapy):跟台灣一樣,在高中畢業後完成4年的大學物理治療專業課程;這也是目前澳洲訓練physio的主要課程。第二、學士後物理治療(Graduate Entry Master of Studies):必須擁有一個大學相關科系的學位之後,接受兩年的物理治療專業訓練。第三、國家考試:專為接受外國物理治療教育者設計的;經過學歷及資格審核之後,還要通過筆試和技術考試才能在澳洲合法執業。跟台灣最大的不同是,澳洲的國家考試是只為接受外國物理治療教育者而設,除了審核的標準非常的嚴格外,還包含實際的技術考試,考取率也非常的低。至於在該國接受物理治療教育者,只要能達到標準並完成學業,就可以直接取得執照而執業。相對的,在物理治療專業教育訓練過程中的所有考試,標準也非常的明確且嚴格,沒有模擬兩可,更沒有所謂“調整分數”的可能。

Graduate Entry Master of Studies就是我選擇就讀的課程,是兩年的專業教育課程。這兩年裡,去掉了生理、解剖等大學就修過的基本科目,把剩下所有的物理治療專業科目壓縮在兩年內上完。課程的緊湊度和壓力之大,自然可以想像;原以為既然都是讀過的東西,再怎麼緊湊也可以輕鬆搞定。但是等到真正開始了課程,我才發現一切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得太多了。

一開始,我就先被英文打敗了。雖然大學念得都是原文書,肌肉骨骼也可以一個個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卻連一句完完整整的句子也講不好。在澳洲,放在所有的專業課程之前的是communication。要成為一個合格的physio,就要先學會如何和病人、和其他的專業人員溝通。這樣的概念,在台灣雖然也被一再地強調,卻似乎沒有被徹底的實行並評量過。在澳洲,我們被訓練如何interview病人,並實地的考試。在interview的考試裡,考官扮演病人,在interview的過程中,同時評量你的communication skills和clinical reasoning的能力。我從來沒有類似的考試經驗,更何況要用我不熟悉的語言去考這個試。所幸在班上同學的大力幫助之下,安然度過了這個考試,但是這個體會,也狠狠的給了我一個下馬威。

除此之外,另一個技術考也給了我很不一樣的體悟。在頭兩個月的課程裡,包含了所有基礎物治的評估技術,包括:ROM、MMT、Muscle Length Test等。全身上下所有的關節包含在內的各項評估技術,數一數也有幾百個,全部都是考題,但是技術考時只抽兩個出來考。幾百個抽兩個!縮小一下範圍,提示一下重點也算合理吧?結果是門都沒有。貨真價實的從幾百個技術裡抽兩個給你。再怎麼冷門的關節和肌肉都可能被考到。一開始我可以說是義憤填膺,覺得這種作法不合理又不盡人情,不過後來想一想,將來治療的病人可能會幫你縮小範圍,提示重點嗎?病人可能永遠只挑最熱門的地方受傷嗎?經過了這一次,關於澳洲對物理治療師的期許和要求,讓我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悟。所有課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以臨床治療為取向,訓練物理治療師足以獨當一面的思考,完整的評估,並且合理而有效的介入治療。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類似的挑戰,一再打擊著自負的我。縱使完成了在台大的學業,縱使在臨床實習了一年,縱使通過了國家考試,我真的就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治療師了嗎?在我從前大聲抱怨醫師對於物理治療師的輕視和干預的時候,我真的準備好了嗎?在澳洲的這一段時間,我學到最多的是用另一種標準來要求自己。當我們抱怨著醫療環境和政策不佳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忘記了自己的理想和對病人的責任?當醫療環境和政策得以改善的那一天,我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自己來實現理想和肩負起對病人的責任?

前些日子從電子郵件中得知了台大醫院要成立物理治療中心的消息。40 週年慶後迎來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相信更美麗的成果就在前方不遠處。當我們在享受這個無數的前輩和老師們栽出來的果實之前,我要問自己準備好了沒。那你呢?

(作者係本系95年畢系友,現於澳洲昆士蘭大學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