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ISTS

第三屆國際科學性肌腱病變學術研討會(3r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Tendinopathy Symposium; ISTS)

今年九月5日到7日在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St Hilda’s College 舉辦的第三屆國際科學性肌腱病變學術研討會(3r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Tendinopathy Symposium; ISTS),是由學術研討委員會成員國裏輪流舉辦,以及邀請相關領域傑出學者報告近來成果並接受質詢的討論會。

會議第一部分討論目前可應用於臨床治療的基礎研究,首先是雪梨大學的George Murrell 教授,將其應用細胞分生發現在流行病學調查的成果,向大家說明,他認為肌腱內環境與細胞死亡 (aptosis) 是決定肌腱是否產生病變的因素,其特點是說明肌腱適應與病變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其轉折點在於修補過程是否完整出現,接著是Karolinska Institute的Paul Ackermann教授,他倡議神經元介入是肌腱產生疼痛的關鍵,也是肌腱病變是否能夠癒合的關鍵,其內容特色可連接神經性發炎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與慢性疼痛的關係,其次是Cape Town 大學的Malcolm Collins教授報告,強調其研究與肌腱組成相關基因的多樣性 (Genetic polymorphism),僅能增加肌腱病變的可能性,但不是危險性,所以並不是標準的危險因子。

第二部分接著是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James H-C. Wang教授報告,其指出肌腱幹細胞的特色與在各項機械性介入,以及血清 (PRP)、藥物治療下,肌腱幹細胞的反應與臨床意義,接著是Royal Veterinary College的Roger Smith  教授介紹幹細胞治療在賽馬肌腱病變的治療成果,其研究成果顯示幹細胞注射治療在賽馬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式。

最後第三部分為是Oxford 的Andrews Carr 教授,說明慢性疼痛牽涉到中樞神經對於疼痛的認知,以及對於疼痛的處理,並強調肌腱病變得疼痛不一定來自肌腱本身!接著是Monash University的Jill Cook  教授,以開放式的討論來分析兩天課程的內容對臨床治療的決定性影響,結果會場多位人士發言表示,目前研究方式與結果實在很難與目前以治療疼痛為主的臨床工作相結合。

兩天的會議物理治療相關得議題不到全部的六分之一,但大會特別在第三天開闢一個半天的物理治療討論會,會議由Monash University的Jill Cook  教授主持,除了討論這兩天的議程對物理治療內容的影響外,也介紹目前超音波技術和物理治療在肌腱病變的新進展,這顯示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之間的距離與合作雖然需要加強,但是物理治療在治療肌腱病變中常扮演的第一線角色卻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更對我參加未來相關會議充滿興趣。

(作者係本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