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的期待

記得當初學測申請時讀書計畫是這樣寫的:大一努力增進英文能力,並於大二前通過全民英檢中級複試;用心於課業外,同時參加許多異質性社團培養個人興趣與專長……上大學前的我對大學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終於可以擺脫國高中升學體制的枷鎖,很帥、很瀟灑的走完大學四年,然而,真正上了大學後卻發覺生活完全是另一回事。

光是開學適應外宿就費了我好一番功夫:自己洗衣服、自己買飯吃、自己整理房間……一切以前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瑣事幾乎佔據了我所有的心神,時不時還會發生像是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外、忘記衣櫃鎖頭密碼、忘記電腦密碼、洗澡忘了帶衣服……等叫人抓狂的蠢事,生活上的無力感使我一度忘了上大學的初衷,不過,每當我被適應壓力壓的心灰意冷時,總會出現一些溫馨的人事物使我有了撐下去的動力。

還記得新生書院時,表哥將畢業後留下來的生活用品放在男四舍,要我書院第四天務必搬回男一舍,當時的我人生地不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在打了不下十通電話、傳了一堆求助訊息後,在睿安學長的幫忙下連絡上了家宏和義軒學長陪我一起搭計程車把物品從男四舍搬回來,這是我上台北後第一次感受到受人照顧、如同家一般的溫暖。

對於大學四年,我最大的期待便是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然而,這份自信並不是靠我的家庭背景、我的經濟狀況,而是源自於我對自我的充分瞭解。依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大學以前的教育並沒有提供一個如同大學般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讓我們不斷嘗試、探索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因此“自我探索”成了我認為大學四年最重的一門課-因為人生路是自己要走,不像化實預報一樣有家產可以抄,這門功課完全沒有前例可循。因此,大學四年我並不希望將自己侷限在所屬科系裡,不想把自己硬性的定位成一名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或者諸如此類的框架,原因很簡單-因為我還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不一定一開始就要把夢作得多大,我想多聽、多看、多學、多交朋友,慢慢的成長茁壯後自然就能庇蔭、回饋給這個社會。

(作者係PT103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