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體育法》修法一週年

《國民體育法》修正案於今年9月20日發布實行滿一年,其中新增的第25條明確將物理治療師或運動防護員納入運動培訓、參賽及舉辦各類運動的環節中,對物理治療師可說是重大里程碑,此次邀請擔任臺灣運動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一職的趙遠宏老師來談談從修法到發布實行後這一年,背後所經過不為人知的努力過程。

1.  想請問老師當初在什麼樣的契機下,開始參與修法的過程?過程中,遇到什麼困境,對此有什麼因應對策?

當時在體育改革的社會風氣帶動下,政府著手針對《國民體育法》做全面性檢討,《國民體育法》可說是體育運動相關法條之根本,前一版的《國民體育法》中,並未將預防運動傷害之發生納入,而在去年修法初期行政院提出的版本中,其新增之條文雖然有將運動傷害防護納入《國民體育法》,但並未提及物理治療師,故在多位老師與友好人士的努力下,深知此法條對物理治療師的重要性,權衡利害關係,著手撰寫說帖,遊說立委與官員,希望將物理治療師明確納入,提升對運動選手的照顧。過程中除了確定法條送入委員會之外,後續仍要持續追蹤其審查的過程,一刻也不得鬆懈,緊盯有沒有發生任何曲折變化,希望不要讓法條遭到擱置,甚至被拿掉,通過的文字是否符合各方的期待,很多細節都馬虎不得。最終修法的結果,明確在第二十五條寫入物理治療師,並將原本「得」聘請,變成「應」聘請,有了強制性,也將其他醫事人員納入,使物理治療師從事運動傷害防護的專業角色更加確立。

2.  物理治療師在《國民體育法》的架構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國民體育法》修正通過後影響甚大,隨之有數十個法條要跟著修改,某種程度上也認定物理治療師為體育專業人員,此後大眾或體育人士想到運動傷害防護能更快聯想到物理治療師,明確化此專業在體育運動之定位;而在實務方面,「防護」是物理治療師的專業領域之一,運用所學盡力去協助運動員,有了法源依據後,物理治療師更能在不同體育層級發揮所長,例如與教育部體育署結合,國高中體育班都需要聘請物理治療師或運動防護員,隨著這些運動員進行培訓、移地訓練等等,這將創造更多機會給對運動防護有興趣的治療師。

3.  在這一年做了什麼規劃與實際執行內容與成效如何?

要有組織性讓物理治療師投入運動防護之中,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需求量漸增,但願意參與的物理治療師在哪?其二,如何幫助這些願意投入的物理治療師提升能力,舉辦教育訓練。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我們迅速建立運動物理治療人才資料庫,不管是辦比賽,或者隨選手培訓等等,為了滿足不同層級的運動員與奧會等等協會的需求,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讓治療師們登錄資料,才能讓這些需求者找得到人力,也告訴大家物理治療師的人才基數有多龐大,足以因應各層級需求;除了聚集人力,也要安排訓練、課程,受體育署補助辦理運動防護人才增能計畫,讓整體運動防護水準更加提升,提供運動員更好的照顧,同時也連結工作機會,讓運動員知道物理治療師會如何協助他們,藉此確立物理治療師的定位,形成雙贏局面,很多事物很難一蹴可及,但透過如此慢慢建立關係、慢慢紮根,才能有機會更了解彼此,以後有相關機會,才會想到物理治療師。

4.  是否也有遇到什麼難處?

《國民體育法》是一個全面性針對體育而制定的法律,不僅競技運動,學校體育、全民運動都包含,而物理治療師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定位這是首先要釐清的;除了本身定位以外,相較於醫療院所執業,目前從事運動防護之薪資水準相對較低,但不能一味要求提高薪資到等同於醫療院所執業,而是要去了解整個體育界的狀況、普遍薪資多少,去了解體育界生態、分析利害關係,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推動提高薪資,將有志從事運動防護的相關人員福利提高;目前大部分治療師對長期參與的意願,相對短期來的較低,原因可能來自於薪資以及工作性質(工時較長、不固定),但我們相信透過更多治療師的加入,經過時間的推演與運動員相處,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未來必定會改變現行的工作型態。

5.  《國民體育法》是改革的第一步,未來仍有許多方面需要各方物理治療師投入更多資源,老師覺得目前最重要最迫切著手的議題為何?

下個階段,需要更多人專注、長期投入,若有更多治療師願意投入並發聲,更能讓大眾覺得物理治療師的重要性,並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得到體育界更多認同、確立角色與專業定位,產生更密集的連結;也希望更多治療師除了充實自身能力,也投入心思做體育行政管理,學習與行政部門交流,人多不等於勢力大,需要更多人看見,才能突破困境,不只在體育界,而是整個物理治療界都需要這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