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隨隊物理治療經驗分享

本期的《物治人・物・誌》有幸訪談到2023杭州亞運隨隊物理治療師李旻軒,與讀者分享在國際賽從事物理治療工作的相關經驗,同時也是目前就讀於本系碩士班的同學。

亞運防護經驗談

今年的杭州亞運是李旻軒第二次參與國際綜合型賽事的防護工作,第一次的經驗是在今年的成都世大運。旻軒主要是王冠閎選手的專屬物理治療師,兩人在亞運賽事前已有長時間的合作,賽事期間也會一同關注游泳隊中其他選手的狀況,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亞運賽期間,在選手出賽前,會協助選手進行熱身,包含關節活動、肌肉活化與核心啟動。檢錄前可由治療師輔助進行全身肌肉刺激、彈力繩模擬專項動作。在完賽之後,選手通常會在水中進行低強度動態恢復,例如:慢游,以降低心律;上岸之後,由治療師執行淋巴引流按摩、肌筋膜放鬆等,幫助選手進行賽後疲勞恢復。游泳選手的運動傷害多因為過度使用造成,較少接觸性傷害;蝶式選手在水中前進時,下肢動作為主要動力來源,上半身會配合進行帶動,因此腰椎活動、豎脊肌群會較緊繃,下肢肌力也會較疲勞,因此訓練、放鬆時會多注重這些區塊。

值得注意的是,賽期間替選手防護時,務必要注意賽程、檢錄時間的安排,規劃出適當的熱身、恢復計畫,讓選手能夠以最理想的狀態出賽。另外,游泳比賽時,在未經申請的情況下,選手身上不能有任何貼布,因此在防護策略上會優先考慮其他方法,以解決選手提出的問題。在防護的過程中,治療師也可以適當地關心選手在訓練、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況,作為聆聽者的角色,若是選手有需求可以轉介給運動心理師,讓其接受專業的協助。

與國內賽事防護相比,面對規模較龐大的國際賽事,身為隨隊物理治療師的壓力理所當然會較大,不過最終的目標同樣都是希望選手能夠在比賽中拿出最佳的表現,並取得良好的成績。就旻軒在賽事期間的觀察,大國的運動團隊人力力都非常充足,因此除了選手本身的實力之外,能否在各國間物理治療師的軍備競賽中勝出,亦是重要的制勝關鍵。

隨隊物理治療師除了與選手合作外,也需要與運動團隊中的教練、營養師、運科人員進行溝通,整合各成員間的意見。舉例來說,若是選手在賽後狀態不佳時,可以請運科人員協助進行身體數值檢測或肌肉疲勞度測試,並與教練討論是否調整訓練強度與作息安排或進行營養品補充。

給對隨隊防護有興趣的讀者

想成為隨隊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的專業知識必然不能缺少。旻軒認為更重要的是,自身要對運動感興趣;若是情況允許,也可以親自去學習這項運動,就能夠更確切地了解選手在訓練時的需求、清楚競賽的規則,也可以累積運動圈內的人脈。此外,面對國際賽事亦需要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在賽事中就能夠與他國的選手或物理治療師交流。最後,無論您在運動團隊中是選手或物理治療師的角色,期望都能在團隊中都能充分展現各自的專業,並充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