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PT Education in the US - Present and Future

今天參與何兆邦和蘇錦勤老師的「脊椎及四肢關節治療工作坊」。兩位老師大學畢業後早早赴美進修,並在美國開業三十餘載,累積了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次學系在兩位老師返台探親之餘,特別邀請老師在週六開了全天的徒手操作技術課程,讓學生們能跟老師學習許多徒手操作(特別是脊椎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老師一開始先簡介了徒手操作的基本原則,重點在於操作目的、表體位置、擺位和禁忌症檢查。好的操作來自於正確擺位、精準施力點和施力方向,並且能有效達到預期操作目的,而非力量多寡。這種「高速小幅度」的矯正手法 (high velocity, low amplitude, HVLA) 過去多強調在終點 (end range) 出力,但老師告訴我們將關節擺在中點 (midrange) 施力不止同樣有效,而且能降低終點施力而超出關節生理範圍 (physiological range) 的風險。因此在老師的教學和出版的脊椎操作書籍中,多強調擺位、施力點和
施力方向,對於要感受到多少關節阻力 (barrier) 而進行操作未有太多描述。整天課程下來,老師不只將頭頸部、顳顎關節、胸腰椎、肋骨、薦椎骨盆和四肢關節的重要操作技術都示範了一遍,也分享了許多臨床經驗和自身對於操作技術改進的想法,並留給大家足夠的時間練習這些操作手法,十分充實。之前有去過美國跟老師實習的羿綸、瑋廷、育修、國洋、庭瑄也擔任了本次課程助教,在課程期間協助大家精進操作技術和手法,非常感謝他們。

總結以上,雖然有些人認為徒手操作能改善的症狀有限,一些長期累積下來的身體問題可能無法有效解決。但我認為若能將徒手治療練好,搭配運動治療處理問題,對於快速建立與客戶的信任關係,並長期維持互信基礎是十分有幫助的。將技術練好,並妥善運用知識和技術幫助客戶或病人尋找最適合的治療方法解決問題,是物理治療師的職責所在,也是物理治療師的核心價值。

圖一:上課情況

圖二:講師出版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