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饗宴

  • 2023-01-05 14:28:41
  • 作者 俐晴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in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able feast."

曾經,有幸就讀物理治療學系,而今,繼續往另一個領域前進。海明威說的 movable feast,不是難忘的回憶,而是再也無法分割的、生命的一部份。音樂,是流動的饗宴;物理治療,也是。

音符,大概是我認識的第一種符號,比 ㄅㄆㄇ 或 ABC 都要早。音樂,在我體內流動,像血液一樣自然。要把任何事和音樂拉關係,如同反射,無需經過大腦。但愛音樂和唸音樂仍然是兩回事,就像 LBP 和 SI dysfunction,很像,但不能混為一談。直到去年夏天,我才決定報考臺大音樂學研究所。


孫翠鳳的傳記「祖師爺的女兒」給我很大的啟發。明華園的台柱,二十五歲才開始學台語、練身段,這正是我的年紀呀!想到林懷民、羅曼菲這些藝術工作者,原先都不是本科系畢業的。指揮家呂紹嘉和徐頌仁先生,曾也是台大心理系和哲學系的學生。我有一張大學文憑,外加一張物理治療師執照,衣食無虞外,還有時間每天讓連續劇的劇情左右我的心情!如果努力點,就有機會實現小時候唸音樂的夢想,那有什麼好猶豫的?

 

於是,從小連朝代都搞不清楚的我,由音樂史下手,勤快來回台大總圖和兩廳院地下室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從上古時代開始唸起。音樂史給我太多

驚奇和感觸,原來關漢卿是個醫官,魏良輔(「昆腔」的改良者)是目瞽大夫,臺灣音樂家蕭泰然、郭芝苑、呂泉生(「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首好聽的歌就是他作的)的父母親,也曾都希望他們學醫。如果當年他們走上醫學路,應也是仁心仁術的好大夫,但妝點世界的方式很多,永遠有不同的法寶讓它更美好。

 

猶記以前讀佛洛斯特那首「未竟之路」(The Road not Taken):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也嚮往選擇那條人煙稀少的路,卻缺乏勇氣。但不管選擇為何,沒有人會知道另一條通向何處。現在我懂了,人生,未必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也不盡然都是單行道,總有遇到十字路口的時候。每一次轉彎,都是選擇的機會;每個交叉口,都可以改變方向。有的人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迅速達到目標,但繞道而行,卻可能看見更美的風景。我們都曾站在不同的起點,都曾在不同的轉角徘徊,也都因為不同的際遇成就不同的生命。過去的一切,始終是未來生活的一部份,不需刻意為它立碑留念,因為它就是流動的饗宴,隨時隨地能體驗。

海明威筆下,帶著「流動饗宴」的幸運兒就是我。在系上融洽的氣氛中度過快樂的四年,總慶幸身邊有許多關心我們的師長,還有比其他科系感情更親密的同學。感謝系上給予我的知識,讓我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也能幫助別人。實習的經驗,使我在缺乏人生歷練的年紀,就有機會從別人的生老病死得到成長與啟發。我得到的太多,甚至在離開後,都還有利息回收。始終不後悔當年的選擇,就算決定換方向,也珍惜這個系給我的一切。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隨年而增,有誰能預估幾十年後人類的生命線有多長?如果現在就放棄學習、放棄探索、放棄夢想,未來漫漫長路該怎麼完成?「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能力去完成他們的夢想。」「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出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準備音樂所的考試,比準備物理治療國考孤獨而艱難。考試科目對我而言很陌生,卻都是音樂系學生的大學必修。面對沒學過的科目,沒有重點整理和考試寶典,也沒有唸書的伴,一切問題都需要自己摸索。第一次看考古題時,像看一種沒見過的語言,考前再讀,竟豁然開朗。終於,通過筆試,帶著我的雙簧管參加面試。

「什麼時候決定要來考音樂所的?」

「從我知道台大有音樂所後就有這個想法,但要下決定卻比想像中難,直到去年八月才下定決心。」

"How would physical therapy help you in the field of musicology ?"

"For me, physical therapy is not only a business. Besi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it’s also about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he character of car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Most important of all, to promote quality of life, physical therapists should always keep learning and pursuing what’s new in the world."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therapy and music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s its name suggests, is about physical health, which is definite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Both medicine and music have healing power. One cures our bodies and the other cures our minds."(註)

等待放榜的日子比考前還煎熬,我甚至沒勇氣查榜,想當年國考結束也是如此,被恭喜了才知道自己已通過考試。謝謝這些日子伴我而行的人,不管在物理治療還是音樂學的路上。我想我永遠無法預測最終目標在哪,因為方向會隨成長而變,但我知道,每一次轉彎,都會有新發現。重要的,不是尋求捷徑,也不是堅持目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而是在旅行過程中,把握當下的豐美。為生命添加新元素,是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之事(而且除了順應呼吸中樞控制速度,也可有意識地調息,又忌憋氣太久有害健康!)。

曾猶豫著該不該「轉行」,現在我明白了,那種猶豫,非因「和過去切斷關係」的遺憾,而是對無知未來的不安。下決定雖然困難,轉彎後的路也未必平坦,但若不嘗試,又怎能看見轉角彼岸的景色斑斕陽光燦爛?值得慶幸的是,無論轉彎幾次,曾經的路都不會消失。幸因如此,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註:緊張之下,我竟犯了大忌,用一向迅速的講話方式回答問題,於是……老師說:「你的英文成績不錯,我用英文問你問題,這樣你也可以講慢一點。」語畢,帶著微笑。我真是自作自受!最妙的是,老師聽完後說:「Oh, you also speak English very fast!」。以後講話千萬要聲聲慢!

又:「音樂學」是 musicology,更貼切的說法是德文的 Musikwissenschaft。Musik 即音樂,Wissenschaft 即科學,是一門以藝術角度及科學方法來研究音樂現象的學科,和演奏、作曲或理論都不相同。

(作者係係本系93年畢業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