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等教授心路歷程

非常感謝電子報負責同學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藉電子報一欄分享升等教授的經驗與未來的展望。

升等的過程中,有許多貴人相助。謹藉此機會向他們表達最深的謝意!

首先,感謝系教評會委員們對我這幾年研究的肯定與支持,大力鼓勵我於2023年提出升等教授審查,我才有勇氣提出。也感謝學系高雅雯秘書超高行政效率的協助,讓原先並未準備要提升等的我,在一週內左右準備好醫學院規定的所有升等所需文件。

升等教授須在研究、教學、與服務上都提出過去五年的成績。我想,這部分上一期的電子報中,黃正雅教授已與大家分享。我就不贅述了。但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回到母系後20多年的研究歷程。

前10年左右我著重在中風病患平衡與步行相關的動作控制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在美國念碩、博士時所學的生物力學與動作控制、動作學習方面的研究工具。也得到了許多可應用到臨床的重要發現。

然而,由於神經影像技術的日新月異,約在2000~2010年代,我在閱讀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相關文獻時,發現已有許多研究開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fMRI),直接探討在動作控制、動作學習時的人腦運作機制。對於能直接探索人腦與動作間的關係,我倍感興趣與振奮,於是便很渴望能進一步用fMRI來研究中風病患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相關的腦機制與腦塑性。很幸運的是,那時去聽了曾文毅醫師/教授在醫學院內的公開演講,教授的專長是腦白質神經束的量化分析。從該演講中,我得到很大的啟發。所以,我後來的研究就走向結合結構性與功能性腦部磁振造影的腦中風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研究。那時正逢台大校內也開始大力推動神經科學的跨領域研究合作,非常感謝因此而有機會向教授團隊請益腦部擴散磁振造影分析的應用、向心理系周泰立教授、陳聖馨教授(已返新加坡任教)請益fMRI的研究設計與分析方法,也向神經部鄭建興醫師/教授請益腦中風的急性處置原則、向復健部賴金鑫醫師/教授、王顏和醫師/教授、張權維醫師/教授等請益中風研究的方向等,才讓研究團隊慢慢打穩結合神經影像的中風研究基礎。

到了2010年左右,我研究室一位博士生對失智症很感興趣。所以,我除了繼續進行中風相關研究,也開始了失智研究的旅程。在有系統的大量閱讀文獻後,我發現失智症患者在智能問題出現前的許多年,其腦部功能與結構即已開始退化。所以,當時就思索:與其等失智了再做治療,當務之急可能是及早偵測與及早預防中老年人的腦部退化。當時正好也有不少結合腦科學的重要運動醫學論文發表,提供了運動能提升認知功能的有力證據。鑒於物理治療師是運動科學與運動治療的專家,我想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我們,最能同時貢獻於預防失智、三高與中風的做法,莫過於提供中老年人有神經科學根據的適當運動處方,以維持其腦部健康(brain health)了。因此,我過去幾年的研究著重於結合腦神經科學、腦影像技術、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學,探討中老年人動作學習及運動成效之腦塑性機,以了解動作學習與不同種類的規律運動能如何促進中老年人之腦部塑性與維持其腦部健康。研究族群的年齡層除老年人之外,同時向下擴及中年人,以期能對及早預防腦部退化有所貢獻。此外,近年來我們的研究族群更著重於具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患者(三高與代謝症候群患者),以期研究結果能對最可能發生中風與失智之高風險族群者的腦部與身心功能健康有所幫助。在這階段中,除了持續與教授團隊的合作,神經部邱銘章醫師/教授、精神醫學部的高淑芬醫師/教授、內科部的蘇大成醫師/教授與吳造中醫師/教授、老年醫學部的陳人豪醫師、心理系的葉素玲張玉玲教授、及腦心所吳恩賜教授等失智、內科與認知方面的專家,及復健部陳思遠醫師/教授在心肺適能檢查上的專業,都對我們的研究給予很大的幫助,也非常感謝他們!

教學方面,非常感謝已退休的林光華教授無私的分享與支持,與現在學系神經組的黃正雅老師、李亞芸老師、劉晏齊老師們一起的努力與互相鼓勵! 我們一起義無反顧的扛起六年制課程的許多新課程、一起腦力激盪與討論課程內容的增修,總是以學生的學習做最大的考量。真的很感恩大家的同心協力! 此外,這幾年,也有幸有機會指導到幾位對研究很有興趣的系上大學部學生。他們有的拿到醫學院的研究獎勵、有的申請到國科會的大專生研究計畫、甚至其研究報告也榮獲國科會的大專生研究創作獎,真的非常以他們為榮! 能傳承、培養學生對神經領域的臨床或研究興趣,是我長年對自己在教學上的期許。也希望自己在教學的路上能持續的學習與精進。

服務方面,除了系上、醫學院、校內的服務,也有校外或國際的服務。其中,最持久的、也最重要的是每週的台大醫院臨床服務。每次去臨床前,都希望能用我的知識與經驗,為病患及家屬帶來實質重要的幫助。

記得我剛開始任教後那年的年底,出國參加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的年度研討會時,遇到當時物理治療界中風步態研究的先驅-加拿大Laval University的Dr. Carol Lillian Richards教授。她看了我的poster後給我很大的稱讚。由於我那時剛開始教職,便向她請益,是否可以給我一些career development上的指點。我深深記得她當時告訴我要"Stay focused"。回想起來,我好像並未好好遵循前輩的教導,在研究主題與方法上並未stay focused。然而,也因為結合了神經影像、神經科學與臨床神經學這些浩瀚的領域,也才使我在神經物理治療研究、教學與服務上更覺謙卑與不足,不斷地更想繼續努力。

感謝系上師長與同仁們一直給我的支持,感謝歷年的研究生們、研究助理們的一起努力! 沒有你們,不可能有研究室,更不可能有研究成果。也因為有你們的教學相長,我才更懂得因材施教。最後,我把最大的感謝留給我已回天家的父親與已中風臥床11年的母親。感謝他們教我人生智慧,能不畏困難;感謝他們省吃儉用,無怨無悔的支持我出國深造,開啟我的學術旅程。家母中風後,我才真正親身體會「長期照顧」的點點滴滴,才更體認預防中風的重要。希望我的教學、研究與服務能對中老年人與病人都帶來幫助。

升上教授,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無形中責任也更大了,期許自己要看得更高更遠。未來,在研究上將持續結合腦科學、老化與中風的研究,並在國際化上更努力,希望能開啟國際研究合作的機會。在教學與服務上則希望能在方法上更精進,繼續傳承、提攜後進與貢獻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