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國際化的大旗籠罩著我們,除了中文名字,也要取個洋名。寵物也不能例外,加上公寓中養不起兩隻小狗,自然要為愛犬取一個中文名字和一個英文名字,假裝自己是擁有兩隻狗的主人。

少女時期最愛「白瑞德」(小說「飄」或電影「亂世佳人」男主角的名字),愛犬自然叫「瑞德」,英文名字就是「Red」,怎樣?夠紅了吧!

朋友家有一犬,名曰「福來」,英文「Fly」,蒼蠅?飛翔啦!取其自由自在之意。不過據主人說稱蒼蠅也不為過,因為有「食物到就來」的蒼蠅特質。

路上遇到一隻黃金獵犬,名曰「大頭」,看看頭也確實大,英文名字呢?「Doctor」,有趣吧!想到那主人說時的那抹微笑,更覺莞爾。

放眼世界之外,也要立足臺灣、本土化。寵物也可先有英文名,再取中文名的。例如阿秀的寵物名Mercy,中文名字叫麻薯(台語);阿柴在美國的寶貝貓Tonto(印地安文「好朋友」的意思),中文名叫「湯頭」,真想舔他一下,不是嗎?七月出生的狗寶寶「July」,主人爸爸姓金,自然中文名叫「金豬來」;還有一隻狗叫Andrew,中文名蕃薯(台語),那麼下一隻寵物芋頭(台語),英文名該叫什麼呢?給你猜!

(作者係作者係本系第四屆系友,現為本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