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黃崇舜專訪

學長從大學部、碩班研究生、博班研究生一路走來,請問促使你一直深造的原因為何?為何會選擇肩膀作為研究方向?

當初自己很喜歡PT,所以決定唸研究所,也有幸可以考得上;後來會繼續攻讀博士則是因為很喜歡肩膀這個關節,很想深入研究。之所以會選擇肩膀作為我研究的方向,一方面是因為我一路念過來,我發現我對於肩膀最熟悉,也因此對肩膀這個關節比較有信心,我想信心跟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媽媽在我大三時有五十肩的狀況;當時PTC成立不久,我帶媽媽去那邊治療。剛好可以跟我那時上課的內容配合,讓我對於上課的東西有更深的認識,而不單單只是文字。我大學時期較少接觸實作,防護隊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的。我想當初帶媽媽去PTC治療對我的影響真的很深。所以我就選擇了肩膀作為我的研究方向。

未來又有哪些規劃呢?

我在系上即將待了十年了,也希望自己可以在第十年畢業。如果有機會的話,期望自己可以出國深造,若是有機會未來自己也可能走向教職。

不過我想未來的路真的很不一定,未來會怎麼走,沒人清楚。人生總是講求機緣的,我想也很難完全照著我自己的計畫走。像是你們現在熟知的防護,是我博一才開始正式接觸的,那時剛好遇到卡利世界運動會(上一屆為高雄世運)有機會擔任中華隊治療師,這對我PT學習的過程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即使這樣說,人生還是會有一個大方向,像是我覺得我會走肩膀這條路。但也是有可能未來發生什麼事情,讓我又走向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不過我想以目前來說,未來做肩膀的研究、臨床仍是我目前的大方向。隨時充實自己因應未來的變化。

學長除了在學術研究方面努力不懈、表現亮眼,平時也非常積極參與系上的活動,和每一屆學弟妹都培養出深厚的感情。請問你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和系上活動找到平衡點?

當你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是重要的並且讓自己開心的;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的;或是做了不會後悔的,那就去做吧!時間規劃的能力,我也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慢慢探索與培養起來的。在自己心中列出除了研究本業外最想做的事情,把這些事情妥善填滿在整個計畫中,除了不可抗拒因素外不被動搖。當然時間就只有這麼多,沒有假日也就稀鬆平常不會感到遺憾。也會因此激發出效率才有時間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就像大家期末考念書效率總是超凡,其實效率的成長是無極限的)另外我一直待在台大,對於這個環境的熟悉讓我省下很多適應環境的力氣,有多餘時間可以去從事我想做的事,像是防護、運動……

學長看著那麼多學弟妹從懵懵懂懂的大一成長,對於大家的大學生涯有沒有什麼建議?

這個問題真的很籠統,我想針對不同年級來談會比較能表達我想說什麼。

大一

大一是大學生涯的開始,生活會跟以往有大大的不同,這時就好好的玩、去探索,不要排斥,盡量去接觸任何事物,盡情享受大學人生,不過還是不要被當不然還要暑修或大二以後修會很累。更重要的是至少要從大一開始去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過程中確定自己的方向,跟學長姊、老師多多聊天,我想會很有幫助。

大二

大二上機能解剖學跟肌動學要念得扎實,這是PT未來的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如果基礎不穩,未來會走得很辛苦。而到了二下,我想很不一樣的地方是,這時大家第一次接觸到實際的操作。我想這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花很多時間去practice,不要認為自己讀正課都懂,就不去practice,念懂和實際操作這兩者是很不同的。可能有些人practice天生容易上手,可能有些人比較擅長吸收lecture的知識;如果發現自己有哪些部份比較不擅長的,就得多花一些心力去補足。像是我從大二就發現,我比較不擅長practice以及考跑台時的臨機應變,我就會多花一些心力practice。除此之外,還有跑台這個重頭戲,跑台可以視為未來實習的前哨,這時候就可以看出自己實作能力好不好、是否能妥善跟人互動,或是在時間壓力下能不能有正常的表現。我想如果跑台會緊張到失常的人,得自己去想出一些解決的方式。以我自己來說,我是考跑台會很焦慮的類型,大二下剛接觸跑台時也因為緊張做出很多誇張的事情。我後來的作法是盡量讓自己準備到最好,準備120分,可能扣掉壓力分、粗心分的20分,還可以有100分(理想上是這樣XD)。從有限時間下完成技術操作到與人互動的技巧都是需要多多練習的。

實際上,未來面對病人就是如此,針對這部分,如果有充足的準備,大多都是可以解決的,不過還是會遇到可能沒辦法應付的狀況,這時就要再回來充實自己。

大三

上學期會有很多醫學院的課程,大家要好好的加油。從這年開始,大家會開始進入四大主科,在這方面,大三要多花時間把課本讀進去,然後順著系上的訓練,我想台大出來的PT都可以有很突出的表現。另外我想,對於骨科有興趣的人,一定要花更多時間去充實自己,原文書一定要唸,我想只有上課的東西可能會有點不足;另外大三時如果發現自己過去肌動學、機能解剖念的不扎實,一定要回頭補回來。大三教的東西主要是疾病的評估跟治療。如果基礎夠好,很多東西都可以用推想的,不需要死記。我想可以這樣說,評估是根據你的解剖肌動概念出來的,治療是根據你的評估結果出來的,所以基礎非常重要。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握每次實作的機會,還有培養與人互動的能力,這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培養起來的。像是防護隊、金山服務隊,都會是很好的機會,讓自己大四實習接軌會比較順利。大三時,上課的東西很多,常常會念書念的很茫然,很枯燥,然而上課很多東西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只有讀書我們會不知道它的重要。多接觸病人,慢慢就會知道哪些東西是重要的。我想很多時候不只是要念書,還要花更多時間去接觸人,才會了解自己在讀的是什麼,才不會一直感到迷惘。防護隊除了師大外,目前很多研究所學長姊有在各個校隊做防護。如果師大防護的時間無法參與,只要學長姐願意,在各校隊防護可以一對一教學也可以學到很多;金山服務隊也是很有幫助的,畢竟社區的老人照護牽涉到的不只骨科的部分,老人也比較接近於醫院的族群。其他像傳醫社醫療服務隊的物理治療組也是學長姐們傳承下來的組織(我參與了2屆),這些都是可以在大三以前去嘗試接觸的。

我想除了上面這些建議之外,對於一到三年級的學弟妹,還要多運動,讓自己有比較好的體力,未來才有辦法面對實習;另外也可以當一些系上幹部、社團幹部、參加一些比賽,試著去培養自己的抗壓性,對於未來實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大四

到了大四,你們將會面對跟大學前三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一年要好好把握,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基本上可以想像自己已經脫離學生生涯了,這時候不同於以往,你過去只要讀好書就好,然而這時你開始要對病人負責。我個人觀點是實習最重要的是體能,再往上是人際互動,更往上才是學識。我想可以拿堆積木來比喻,這時候有三塊積木,由大到小是體能、人際互動、學識。下方一定要夠大,整個積木堆起來才會穩。

體能好的人在實習是很吃香的,每天要活動八個小時,面對病人要時時保持精神,才有辦法吸收到東西;晚上還要查資料、寫報告。實習時壓力很大,會有一些必須要完成的目標,這時候偶爾的熬夜、常態性的熬夜是必然發生的,不管前一天多晚睡,隔天還是要準時抵達醫院,如果體力不好的人,精神沒辦法專注,就會很難有所吸收。我一路這樣看下來,體能好的人實習是很有利的。

再來就是溝通了,第一個是與病人互動,跟病人溝通是很重要的。很多醫療糾紛也從溝通不當時產生。另外拿超音波來說,如果治療時你跟病人都沒有說話,相信那五分鐘會像一小時一樣長。對不同年紀也有不同的溝通方式,老至80幾歲的老人,小至幾個月的嬰兒都是會遇到的,如果可以跟對方順利溝通,專業知識上的解釋以及心理上的支持,我想這樣就成功一半了。再來就是跟指導老師溝通,我想實習過程中與老師的互動能決定你學到多少東西,盡可能多從老師身上挖寶。當然有很多時候會因為表現不好被罵,我想這時候就要自己去調整心態與學習方式,放下不必要的情緒並專注在該專注的事情上,努力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不然只是會讓自己過得痛苦。

最後是學識,我想到實習的時候可以不用在意去實習前的成績如何。畢竟能夠all pass到實習表示大家都有一定的能力。在實習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或是過去讀了很多,也會因為沒有親身經歷個案而記不起來。我想實習就是全部都歸零,大家都是同一個時間點進入臨床,如果體力好、溝通能力好,積極度高能學習的東西就會多,而其實唯有碰到病人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當初在學的東西是什麼。所以雖然面對實習可能壓力大很累,但也是能學習到最多的一年,準備好自己去迎接一切的學習。

(以上僅為個人大學歷程中的一些建議,大家可以在過程中多與老師與學長姐聊聊,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PT之路)

(作者係PT102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