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年輕治療師雙邊交流計畫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Taiw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TPTA)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PTA)為了促進亞洲區物理治療的發展,召集在臨床、社區、或學術上特別有貢獻的39歲以下年輕治療師,舉辦兩國治療師的交流活動。

三天的活動,兩國各有6位年輕治療師參與主要的討論,也有資深導師(mentor)在旁指導。從第一天相見歡,透過一些小遊戲熟悉彼此,很快的拉近雙方的距離,大家也開始有說有笑,其中流行世界的國民歌曲PPAP更串連整個活動帶來歡樂。

第二天的正式開幕則是讓年輕治療師以「Pecha Kucha」(註1.)的報告方式,讓每個人上台以非常簡短的200秒介紹自己,非常考驗講者濃縮萃取精華的功力,也讓聽者容易集中精神。每位的報告都驚艷眾人,分享了尼泊爾、新加坡與世界各地不同的工作型態,還有殘障奧運、台北世大運、輔具整合、PEDro、DPT等不同主題,更加了解每一位參與者的背景與未來期待。

 

註1. Pecha Kucha是一種演講形式,原始的形式是20張投影片,每張20秒。

 

接著就開始分為三個小組,針對「教育」、「老化」、「國際交流」這三個本次選定的主題,分別在台日雙方的異同處進行討論。第三天則是報告三個主題的成果,和其他與會者分享交流。期間,這群治療師們也參加了學會年會的特別演講,今年請到Jorgen Jensen教授講述營養在物理治療上的角色,這是過去的物理治療教育中比較缺少的部分,但隨著社區物理治療的需求漸增,具備營養學知識的治療師勢必能提供個案更適當的服務。

 

日本的物理治療教育有三年制、四年制,臺灣的物理治療教育有五專、大學四年制、大學六年制,能否在這多元的教育系統中,不論是在校教育,或者是取得治療師證照後的繼續教育課程,增進治療師們鑑別診斷、營養、藥理、影像判讀等能力,是兩國物理治療教育上共同的挑戰與目標。

日本的老化、長照經驗為許多國家所觀摩。日本的長照保險制度較完善,個案從急性醫院出院後,可以在亞急性醫院住60-180天,在亞急性醫院進行功能性訓練,離開亞急性醫院回家後,還有居家訓練的服務。臺灣目前的制度下沒有亞急性醫院,個案離開急性醫院後直接回家,居家物理治療師在個案家中提供服務,如功能性訓練、輔具使用指導、環境改造等等,若個案恢復程度好,希望更進一步讓個案回到社區,保持身心靈健康的生活型態,不要再進醫院。

在國際交流部分,日本的治療師分享了他們在311震災重建中的物理治療服務內容,未來可能出現的遠距醫療,台灣則是介紹了921大地震與八仙塵爆、台南地震與花蓮地震。此外臺灣的治療師分享了居家物理治療和去年夏天的臺北世大運等場合中物理治療師所扮演的角色。最後,2020年即將到來的東京夏季奧運、殘障奧運,讓物理治療師們也十分期待。

會外時間,與日本治療師一起暢遊臺北,再一起研討準備報告到深夜,建立彼此友誼的橋樑,期待未來也持續能有這樣的交流機會,AYLP GO!

  

      

(感謝蘇信昌、簡若恩與所有與會者提供照片)

(作者係受訪者為本所博士班學生,撰稿者為本所碩士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