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斯特:《行星組曲》─ 木星

  • 2022-09-17 15:52:45
  • 作者 乃嘉

 

Gustav Theodore Holst (1874/9/21 ~ 1934/5/25)

霍爾斯特,英國作曲家,生於來自瑞典的移民音樂家庭。童年就開始演奏管風琴並任指揮,就讀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後以伸縮號的演奏維生,1903年投身教育,曾任教於多所著名學府,期間也積極從事作曲。

其作品的旋律走向特別,跟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一樣不難懂,同時廣泛採用了英國的民俗音樂與印度東方題材,不使用困難不和諧的增減和旋,但仍保有相當的古典色彩。最受歡迎的作品是管弦樂組曲《行星組曲》(1916),其他作品《聖保羅組曲》、《耶穌的讚美詩》和《合唱交響曲》等。

 

行星組曲是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的作品,共有七個樂章,分別以太陽系中的七個行星為標題。這個作品融合了天文學的宇宙觀及占星學的神話性格,但非單純的標題音樂,為西方管弦樂題材獨特的作品,更時常被運用在科幻電影中作為配樂。

 

木星:歡樂之神‧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Jupiter即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主宰宙斯(Zeus)。神話中,宙斯不僅有高度威嚴,同時是一個四處留情的風流角色,因此,本樂章充滿生命力,兼具歡愉與宏偉的特色,亦是整部作品中規模最大且變化最豐富的一段。

此樂章由四個主題所構成,充分表現出喜悅的歡樂氣氛,由六把法國號擔任主要角色。

在快速的弦樂伴奏中,法國號吹出預示歡騰的第一主題。隨著一連串的切分節奏手舞足蹈,強勁地奔到最強奏後,通過一段經過部,出現第二主題──管樂與弦樂合奏的田園風牧歌,然後第一主題及經過部簡潔地再現,突然一變為四三拍子。不久是由法國號與十部的弦樂所架構的民族風第三主題,雄渾的氣勢中不失歡愉氣氛,八分音符的跳躍像是咯咯大笑。當樂曲轉為嚴肅的行板,降E大調後,嚴肅、民謠風,令人想起明朗愉快慶典的第四主題堂堂登場,這個主題很難得地不僅是一段的旋律,而且還有完整的樂式,後來霍爾斯特也將它改編成獨文的歌曲。曲子最後以急板,C大調的最強奏達到歡樂的顛峰,歡天喜地的結束。

第一主題:六把法國號所共同吹奏的雄渾樂段

 

第二主題:管樂與弦樂合奏的田園風牧歌

第三主題:法國號與十部的弦樂所架構的民族風

第四主題:莊嚴,有宗教儀式般的崇榮

 

【版本】

The Planets: op.32, Gustav Holst.
[EMI]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Conductor: Sir Adrian Boult.

【改編】

  • 霍爾斯特將第四主題萃取改寫為一首教會音樂。配上C. Spring-Rice爵士的歌詞後,成了黛安娜王妃婚葬皆曾應用過之英國愛國主義讚歌《我對祖國宣示》(I Vow To Thee, My Country)
  • 2003年歌手平原綾香演唱由吉元由美作詞的《Jupiter》

(作者係PT97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