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 鄭素芳教授

本系鄭素芳教授於今年一月起在美國物理治療學會(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APTA)小兒專科的官方期刊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榮任副主編。美國物理治療學會於1921年成立,在國際物理治療專業上提供許多實證研究與討論的平台,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從國際期刊的主編群看見台灣,台灣的物理治療專業與有榮焉。本系鄭素芳教授身兼多職,不僅擔任本系教授,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學務分處主任兼副院長、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與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亞澳區域財務長,因此編輯部特地採訪鄭老師,與大家分享她豐富的故事與妥善分配時間的秘訣。

 

1.     恭喜老師擔任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的副主編,請問老師願意分享成為副主編的淵源嗎?

    我想主要有兩點:第一個是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現在的主編Dr. Linda Fetters是我在Boston University念臨床肌動學博士的口試委員之一,她目前也是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的小兒專科教授,當時被UCS邀請去設置DPT Program中小兒專科的教學,負責實習學生的課程,最近則設立Ped PT Resident Training Program,是美國小兒物理治療界在臨床和學術上都很資深的老師。我在畢業後和Dr. Fetters不論是在學術的國際會議和教學研究也一直維持聯繫。在她接任總主編後,她想要做一些新的嘗試,希望6位副主編由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學者一起合作,我想帶入國際化與維持聯繫正是其中一個她找我擔任副主編的原因。因此,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的三位副主編為美國學者、一位來自荷蘭的Paul Helders教授、一位來自加拿大的Doreen Bartlett教授,和負責亞澳地區的我。

    第二點是我在2011年擔任WCPT國際會議的國際學術委員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亞澳地區的代表,在2015年也有參與WCPT的panel discussion,該小組論壇的主席是Ped PT前任總主編Ann Van Sant教授,主題在協助博士班或新任教師如何開啟學術研究生涯。再加上台灣在WCPT的師生與臨床治療師表現,讓國際十分讚賞我們在臺灣的研究狀況。

    我認為能夠被邀請擔任副主編的原因在於我們積極地向國際表現了台灣的臨床與研究的能力,同時與國際學者維持了緊密的連結。

2002年台灣物理治療學會邀請Dr. Linda Fetters (新任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總主編)來台教授小兒物理治療課程,利用空檔敘舊、同遊朱銘美術館。

Ann van Sant教授(中間)、鄭老師(左一)與國際小兒物治專家參與2015 WCPT會議照

 

 

2.     今年2月6日發生的高雄美濃地震造成維冠大樓的倒塌,從新聞上看見老師們很快的組成震災小組下去支援,老師認為物理治療在這次震災能提供的協助與我們能扮演的角色是?

    雖然不樂見這類的事情發生,但由過去的經驗其實會慢慢的發展出一個模式。物理治療已經從受傷住院開刀後才開始做治療的刻板印象走出,開始參與到災難急性期的照護小組與後續的支援。除了在不同時期給予各種的協助之外,其實也要讓民眾及緊急救難團隊了解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的幫忙例如扭傷處理、消腫與疼痛處理及貼紮固定等,讓患者與救難人員能夠快速復原,回復原本的生活功能。

 

3.     老師具備非常多的身份,需要和很多不同的人溝通,老師您覺得在與人共事的秘訣在於哪些?

    在學務分處以及實驗室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組成與維持一個團隊,並且可以work together! 在信任與合作之下共事,了解大家的長處,加上妥善的分工。維持團隊的方法,除了定時的討論、檢討、目標審核外,適時的給予成員們鼓勵。能夠讓整個團隊有個共同努力的目標,我想是最大的秘訣。

    在學會方面的話,和不同團體接觸的應對方式以及公眾服務的人力安排,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照顧到每個團體和完成所承辦的活動,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地方。

 

4.     承接上一題,老師您是如何分配您的時間?

其實我的個性非常急,所以我通常是想到就會先去做,不過像前面所提到的,因為有團隊的支持,其實只要按照時間規劃,定時的參與討論,事情就容易往預期的方向解決。這也可以期勉研究生學習自己安排時間,在長久的練習下,就越能夠掌握自己與夥伴的步調。這樣子,如果遇到緊急事件的發生,也比較不會慌了手腳。

(作者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