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5~10/9 參與國際會議(亞洲物理治療聯盟大會)心得

曾增顥

此次參與國際會議的經驗真覺得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雖然參與國際會議不外乎瞭解目前最新的發展情況、具潛力的方向以及語言上的表達訓練,但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各國學者對於他人學術研究的熱衷程度,雖然大家同在學術研究領域作鑽研,但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下彼此的研究與學習的方式也都各有特色,即便存在語言的隔閡及專業背景的不同,但仍看到不少他國學者對於自己研究以外的議題也都會參加發問,這和只喜歡參與自己相關研究議題的我有非常大的不同,對於他們勇於跨領域涉略的精神感到十分欽佩。


這次國際會議中除了能看見他國於學術研究上的成果,也有幸認識一些來自日本和香港的學者,除了閒話家常外,我們亦相互分享彼此的研究內容與經驗,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的臨床治療師更在我們受邀之下,於我們下塌的飯店房間內分享臨床實務的技巧與經驗,像這樣跨國學術與實務交流的機會可說是相當難能可貴,也更讓我覺得能參與這樣的盛會是相當值得且開心的事。

這是學生第一次赴他國參與國際會議,也是第一次安排整個行程與活動,謝謝一起出國參與研討會的同學提供各種協助及建議,從訂機票、飯店、查詢如何前會議地點、當地環境交通與著名景點以及該注意其他事項等等,讓我完全無後顧之憂,真心覺得沒有她們我一定會像個無頭蒼蠅不知如何是好。藉由這次的國際會議也對馬來西亞風土民情有不同的體驗,參與會議之餘,也不忘四處探訪。馬來西亞是多種文化聚合的國家,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西方人等皆聚集在這個繁華的地方,也都能各自保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沿路販賣具有異國風情的香料、紀念品、亮麗輕軟的布料、食品、檳榔的小攤販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給;馬來西亞的美食更讓人齒頰留香,其中烤沙嗲、福建蝦麵和道地肉骨茶都是令我難以忘懷的美食,最值得留念的還是能與同行的夥伴一起共創這美好的回憶,這趟馬來西亞行真的美不勝收!

 

楊又菁

在第一天的海報發表的會議中,懷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準備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很高興第一位聽眾是正在大千醫院任職的學長,提供我海報上很受用的建議;我也參觀了他的研究,主題關於心肺病人在醫院轉介過程過於冗長與低效率的弊病,並在最後提出服務統合的必要性,讓我實際理解到學術研究“如何”與“為何”必須與臨床接軌,這在學校生涯是較難見的!我發現參展的大多是以骨科、神經為主題的研究,很開心我能提供以小兒較不同的主題研究與大家交流,但也期許自己要多多參加國際會議,增加大家對小兒議題的了解。除此之外,我也觀察到,會議中有許多的日本面孔會很團結的去參觀同是日籍報告者的相關主題,值得我們效法,我們台灣也應該多關注自己國家在各項領域的研究現況,才能在關注它國的研究時瞭解異同,正達到見賢思齊、去蕪存菁!

一位韓籍的物理治療師在我的海報前駐足許久,我想與之交流,但無奈她不熟悉我的腔調無法理解,還好我大致理解她說韓國在自閉症的研究本來就少,更少會關注在三歲以前的年齡,所以覺得我的研究很有趣,我也盡量用最簡單的英文告訴她,自閉症在早期篩檢與藉入的重要性,趁著空檔,我給予她紙本資料宣傳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博士學程,她對台灣留下了好印象,並表示若有機會來台灣,希望我能帶她參觀校園,我們愉快的交換了e-mail!還有很多精彩的會議內容,比如結合evidence-base與PICO的臨床個案講解、早產兒在照護與介入的台灣現況、海報展中的有人利用PROM與EMG可以有效訓練偏癱側手部精細動作、有人研究對於業餘運動員攝入低升糖指標比高升糖指標的食物更能促進馬拉松的運動表現等等的各項主題研究,都讓我獲益良多!

另外,我透過會議看見了同學與學長們不一樣的一面,面對不同國籍的聽者與之交流從容又充滿自信的侃侃而談、口頭報告時展現的專業風範與大將之風的精彩演講,都讓人更深刻的理解了彼此在物理治療領域中的努力與追求!最後,分享一下在閉幕前以21世紀PT未來教育與專業的主題演講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句話“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but the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Reach for the star, and make a difference”,學術的知識永無止盡,如果仰賴填鴨式的學習,離開了學校即代表了學習的盡頭,但若能學習研究的過程、學習中解決問題並學以致用,那才真是學海無涯,期許自己,不需汲汲營營於那阿姆斯壯的一小步,但要為跨出人類的一大步而努力不懈,逐夢、摘夢而不卻步!

 

李筱媛

第一次參與這種國際大型會議,從準備的過程到大會行前,有很多的想像,對於海報發表也是惴惴不安,直至大會當天才有一種真實感,發現各國的參與者、知名講者無不躍躍欲試的想分享研究結果、臨床經驗,每個場次的演講均吸引許多與會的來賓參與,會中討論更是熱烈,使我也感染了他們的熱忱與興奮,雖然不同國家,在文化上、物理治療領域的發展、教育體制、研究方向都各有特色,儘管語言、口音上仍造成一些隔閡,大家仍非常有耐性地聆聽並解釋彼此間的差異、互相分享面臨的困境以及優勢,這些參與者勇於跨領域的涉略以及不吝於給予鼓勵、回饋的作為,令我感到十分的敬佩。

受到大會氣氛的渲染,我也躍躍欲試的準備著我的海報發表,想要藉此機會挑戰我的英語表達能力,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凸顯研究的脈絡、價值,並讓聽者了解團隊的研究成果。這次發表的海報參展主題「Effectiveness of Family-Center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Growth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在海報發表的過程中,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大部分為日本籍的參與者,他們對於本研究團隊的早療計畫非常有興趣,除了詢問如何可以做到門診介入與家訪介入並行的早療,也分享了日本目前物理治療的現況。會後也有多位學者給予寶貴經驗,並互相交換名片介紹彼此的現況,有些是在臨床上執業的物理治療師、有些也同是碩士班的學生,問答間透露出很多思考上的差異,也提醒了我在研究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臨床的活用、百變。

雖然大會研究的趨勢大多為骨科、心肺、神經物理治療,但這也給我一個機會去分享現在兒童物理治療發展的趨勢以及研究成果,另外我也從菲律賓的講員分享腦性麻痺兒童的治療經驗中,獲得嶄新的治療觀點,未來在臨床上倘若遇到腦性麻痺的孩童,我定會想嘗試他的治療方法;在其他跨領域的演講、討論中,不僅讓我再次複習、思考以前所學,也得到很多可以應用在自己身上的新知,例如目前運動相關、最嶄新的訓練方式、飲食觀念(低升糖指標比高升糖指標的食物更能促進運動表現),對於喜歡運動的我,真的是覺得如獲至寶。最後從一場關於物理治療師未來的角色與展望的演講中,深深受到了激勵,在目前台灣物理治療的體制下,很多時候我們只覺得物理治療師只要做好份內的事情,往往小看自己的能力,缺乏想要精進自己、推廣物理治療的動力,聽完演講後發現自己其實熱愛物理治療這個領域,未來期許自己要在學術研究深入的鑽研,在臨床上也要學以致用、開創推廣兒童物理治療。

學生非常感謝科技部的補助,使我能順利成行,並圓滿完成報告,除了會議中得到的收穫,也給我一個機會體驗馬來西亞熱情的民情,以及多元的文化,馬來西亞的美食、美不勝收的藝術品最終也成為了此行最美好的記憶。

 

 

傅宥霖

這此的研討會,我和同學學長因為要準備口頭報告,因此前幾天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飯店內準備,不斷的修改PPT,並且不斷的用英文練習報告內容,當中我們也抽空去聽聽不同大師的演講,也觀看許多的壁報展覽,到了第三天,我們三人在不同時間口頭報告,很開心過程相當流暢也把自己的研究展現在不同國家的專家面前,並且能在問問題的過程中清楚的回答對方的疑問,這都是我人生難得的經驗。之後就是放心的參加各個演講的場合,我這次聽到幾場精采的演講,包含有澳洲學者Hodges、Dr. Kumar, Dr. Gullian Webb,從這些大師的身上,我感受除了專業外,還有一個對於物理治療的熱愛、以及對於他人的友善和謙卑。當會後有機會和這些學者談天,從對方的眼神中,看見了他們對於後輩的重視,哪怕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研究生,他仍然願意花寶貴的時間來聽我的想法並且給予我建議,並且給予我鼓勵,記得Dr. Kumar對我說: 你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所以不需要擔心。從和他們的接觸中,看見越是頂尖的專家,越是有個謙卑的態度。除此之外,也有機會和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在壁報展覽上有所交流,當然也沒忘記要好好享受馬來西亞國家的風情,整體而言,這次的旅遊、研討會讓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當你沒有期待一個旅程時,它卻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次能參加2016年亞洲物理治療聯盟會議,我真是感到非常慶幸,一開始沒能申請到足夠的經費,又想到要用英文報告,我內心就非常排斥,但當我們一行台灣同學朋友來到馬來西亞,感受到來自各國的物理治療師的豐富,我開始有一些的期待這次的收穫了。首先,為了讓我們的口頭報告能清楚的被觀眾明白,我們花了相當多時間在飯店當中排演,這感覺非常特別,那感覺像是你想要讓對方清楚明白的了解你所說的,而費盡努力來安排簡報的流程、邏輯、舒適度等。對我而言非常受到鼓勵的部分在於有不同國家的人在報告後主動的來聯繫我,並且鼓勵我的表現,同時也提醒自己,有一天當我來到一個領導的位置,大方的稱讚他人的努力付出是何等的重要。

 

謝秉倫

今年十月初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ACPT Congress 2016是我第三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旅,系上專題討論課程在我們出發到馬來西亞的前一天碰巧安排本校寫作教學中心安馬克老師針對英文口頭報告進行精闢演講,這對我來說真是最後關頭的一場及時雨,因為大會所給的口頭報告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分鐘(內含兩分鐘問與答時間),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將研究重要訊息清楚傳遞給在場聽眾便顯得非常重要。雖然最終沒能替臺灣奪下任何報告獎項,但我在這次學術研討會中看到了南韓與會者的團結、日本與會者的勇敢無畏、澳洲與會者的不吝分享以及臺灣與會者的多元發展,這確實是一次收穫良多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經驗。

(作者係研究生)